在福建厦门,普适性高、服务范围广的“信用快贷”“抵押快贷”为中小微企业量身打造金融策略,更好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特点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筹资需要。
在湖北武汉,高额度、低利率的“善新贷”,为满足小微企业筹资需要而塑造,解决小微科创企业抵押物不足、研发投入多、商品周期长、资金需要大的难点。
在湖南永州,“信用e贷”等线上加线下相结合的信贷商品体系,综合考量企业结算流水、纳税信息等多维度数据,为科技企业提供“一户一策”金融服务,畅通筹资途径……
为中小微企业注入金融动能,是构建全链条科技金融服务机制的要紧方面。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5.41万亿元,同比增长7.4%,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
其中,贷款支持科创企业力度较大。一季度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微型企业27.18万家,获贷率49.6%,比去年同期高3.6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微型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3.33万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7.1个百分点。获得贷款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6.71万家,获贷率为57.7%,比去年同期高1.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18.45万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6个百分点。
南开大学金融进步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此向记者表示,一季度末科技型中小微型企业获贷率49.6%,反映政策驱动下银行对科技企业准入正在放宽。下面可以借鉴“科融信贷”经验,将企业技术迭代进度纳入授信调整因子,构建动态授信机制;
也可以推广“贷款+保险”组合,覆盖技术失败风险,交叉对冲风险。
另据悉,前不久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联合发布的《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聚焦科技革新重点范围和薄弱环节的筹资需要,推出15项金融手段,为科技革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
田利辉觉得,大体上,科技金融正从“普适性支持”转向“全周期精确服务”,需通过数据共享破除信息孤岛、政策工具引导长线资金、风险定价匹配技术生命周期,才能真的打通轻资产企业筹资血脉。
尤其是针对种子期、成长期科技企业重研发、轻资产、缺少抵押物的特征,田利辉觉得,科技金融服务需要革新信贷模式、强化政府引导和构建数据生态。
具体来看,在信贷筹资上,需要优化和拓展常识产权质押筹资,推进和进步信用贷款,持续深化投贷联动。银行需打造常识产权内部评估模型,将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转化为信贷依据,解决抵押物不足问题;
还需开发“远期共赢”利率定价机制,基于企业技术团队实力、研发成就、市场潜力等非抵押原因授信;
联合创投机构以债权+股权形式支持企业,探索“贷款+外部直投”模式,分散风险并推荐成长红利。
政府引导上,需要设立和扩大专项基金,通过政府出资撬动社会资本,覆盖种子期企业高风险项目;
需要形成和进步风险补偿机制,健全科技贷款风险分担体系,政府、银行、保险按比率分担坏账风险,减少金融机构参与意愿门槛。
同时,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构建科技金融云数据平台,整理税务、专利、Supply chain等数据,达成“数据换信用”,提高风控精确度。还要进行数据动态跟踪服务,打造“伴随式金融服务”,考虑提供从初创到上市的全周期支持,如财务辅导、并购撮合等增值服务。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为科技型中小微型企业做好全链条金融服务,需要精确施策架起对接桥梁,为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提供多样化支持,强化数字赋能,升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智能匹配功能,达成企业需要与金融商品自动对接,构建“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的金融服务新生态,使得金融机构的精确服务贯穿科技型中小微型企业进步的每个重点节点。同时在政策上,也要借助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形成低本钱资金支持,减轻企业负担;
通过数字人民币实时兑付补贴,缩短资金到账周期。